福建南安:“‘石’尚联盟”高效化解一起涉石材纠纷
“感谢你们的调解,让我们双方公司消除了芥蒂,这下又可以安心搞经营了”近日,福建省南安市人民法院官桥法庭充分发挥“石尚联盟”服务队效能,邀请政协委员、商会会长、行业协会委员成功调解一起石板材加工合同纠纷,原、被告公司签订调解协议后连声称赞。
原告公司经营石板材销售,被告公司从事建筑用石加工等业务,双方长期存在委托加工石板材往来。2022年12月1日,原、被告公司再次就荒料切板加工通过微信群进行承接交流,双方微信上谈拢了出货日期、石材加工厚度、加工价款等约定。随即,原告公司按照微信聊天约定,于当日将案涉荒料交付给被告公司。
第一批成品板材完成后,原告公司发现板材边缘、中间出现表面断裂,同时板材厚度参差不齐,不能达到约定厚度18mm的要求,认为是被告公司加工不当所致;被告公司指出两家公司合作多年,其加工技术的口碑有目共睹,坚持认为系原告公司选择的案涉荒料问题。原告公司不认可,双方因案涉荒料加工是否存在质量问题产生了争议。
后原告公司以“被告公司不能完成委托加工任务,原告公司未能按时交付订单遭受了损失”为由,数次要求被告公司赔偿。双方经协商未达成一致意见,去年年底,原告公司一纸诉状将被告公司告上法庭,请求返还案涉所加工的所有石板材,并支付其经济损失。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卢君玉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与原、被告公司沟通,详细了解双方诉求和主张。原告公司称被告公司未按约完成加工任务,导致其不能及时向第三方交付货物,由此造成的违约损失应由被告公司承担,并对被告公司加工的板材成品是否符合约定厚度和行业标准提起鉴定申请;被告公司则表示案涉荒料本身存在质量问题,与其加工技术无关,对于原告公司不符合实际的损失和扩大的损失应由其自行承担,同时主张原告公司支付剩余荒料保管费及部分荒料加工费。
在厘清案件事实和法律关系后,卢君玉发现原、被告公司对涉案加工项目未做结算,且均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自己的主张。若启动司法鉴定程序,高成本的鉴定费用和长时间的鉴定周期势必会拉长案件的办理,对双方的生产经营及日后的合作也会带来影响,认为调解才是最佳方案。
但调解并不顺利,原、被告公司一直未能达成一致意见,双方互不相让,矛盾愈演愈烈。卢君玉想到吸纳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和力量,求出矛盾最优解。
针对案件涉及石材行业领域这一实际,卢君玉邀请南安市政协委员、市石材协会秘书长黄国端,市水头镇商会会长黄明经,市石材协会副秘书长陈良梯,组建“石尚联盟”服务队,依托政协委员和商会、行业协会精通行业经营模式、熟悉行业规范的优势,构建“政协+法庭+商会+协会”相结合的“四位一体”工作机制,“组团”开展调解工作。
调解开始后,政协委员、商会会长、协会委员从行业专业特点出发,向原告公司介绍了石材加工技术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技术领域,需要充分考虑石材的特性、加工方法、加工设备等方面的因素,而案涉荒料作为一种天然石材,在加工过程中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天然缺陷,引导其参照“行业惯例”,并适当减少赔偿款项;法官从法律的角度告诉被告公司,加工方负有依约完成加工交付成果的义务,建议其积极拿出解决方案。
经不断交流,原、被告公司心平气和地达成了调解协议:被告公司当场支付25000元,原告公司自行运回案涉板材加工成品,双方纠纷得以化解。
“加工合同是石材产业中最常见的一类合同,签订此类合同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案件调解成功后,卢君玉还从合同的订立、效力、履行、管理四个方面,帮助原、被告公司系统梳理法律风险点,并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推动企业依法规范经营。
据悉,石材产业是南安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构筑了一条完整的石材生产、加工、贸易等全链条的产业链,拥有规上企业400余家,其中产值超10亿元企业26家。目前石材加工技术作为一项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先进技术,正积极引领南安石材智造潮流,开启更规模化、更集群化、更智慧化的新质生产力新征程。
石材加工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创新,而要激发创新活力离不开司法保护。下一步,南安法院将继续发挥“石尚联盟”服务队的枢纽作用,紧扣石材产业绿色发展、延链补链强链,强化对涉石材企业开展合规制度建设、合规风险防控等方面的培训,着力打造涉石材案件多元解纷的“南安样本”,为南安高质量发展和助推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林瑞婷 杨聪灵)